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是渭南市渭南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的一套练考试卷讲评课,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试题由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构成。试题基于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2019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精神与理念命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总原则,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情境材料丰富,育人功能显著。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情境既是考查载体,也是核心价值与能力素养的串联线。在这套试题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通过情境的设置,优化了考查内容,丰富了呈现方式,创新了设问角度,创设了新的题型,实现了对考生关键能力的考查。
第二,关注新教材,导向教学,诊断高考,联系热点。如现代文阅读第3题拟写短视频拍摄脚本,这是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之一。古诗文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青玉案·元夕》和名篇名句默写都是来自教材的高考必备篇目。作文呼应单元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表达。
第三,目的性明确,设计科学合理,难度适宜,符合第一轮复习入学考试的考情。这些特征对日常教学有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实现了高考核心功能中“引导教学”的要求。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回归教材,积累巩固。(落实必备知识)
2.进一步提升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提升表达的规范化。(提高关键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答题的规律及方法。(强化学科素养)
考情分析:
1.背诵积累不过关,教材知识点遗忘。
2.审题不够细心,解题找不到切入点,答题不规范。
3.语文综合素养不够,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刚才我向一些同学了解了大家对于本次练考试卷的分析,大家都说题特别简单,但自己对成绩并不满意。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简单是因为试题均来自于语文教材,成绩不让人满意,是因为我们对知识点的遗忘、未掌握、不重视等。
二、典型题目评析
(一)现代文阅读第3小题
【试题展示】两个文本都提到了“马”对战死或受伤的主人不离不弃的场面,深切动人。同学们准备要把这一场面拍摄成一个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
【回归教材】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第2题:本单元的文章,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赤壁赋》,分析文中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如有兴趣,可以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和场景,制作一个小视频。
【知识链接】1.脚本的概念:视频拍摄脚本是将小说、散文、诗歌中的文本内容转换成视听形象的改编型写作,主要任务是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文本场景的构成要素,设计合适的拍摄角度,选取合适的音乐,为最终的视频拍摄提供明确而有效的文本方案。视频拍摄脚本是视频拍摄的框架,是后期拍摄和剪辑过程中镜头布局、画面取舍、场景解说的重要依据。
2.一般脚本的构成要素
(1)拍摄主题:即拍摄的目的或通过视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景别:
远景: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
全景:表现场景的全貌与人物的全身动作。
中景: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
近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
特写:画面的下边卡在肩部以上,或被摄对象的局部。
(3)拍摄手法或运镜:拍摄对象固定,拍摄者采用推、拉、摇、移、跟、甩、升、降等手法完成。
(4)时长:每个镜头的时间。
(5)画面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6)文案:人物所说的话,旁白。
(7)音效:背景音乐可以有效地渲染气氛、传达感情、引起读者共鸣,是视频的重要构成部分。
3.课堂检测:同学们准备要把《赤壁赋》中“泛舟游江”这一场面拍摄成一个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1.师生共同点评
2.学生总结答题方法
答题步骤:第一步,精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以及考查的方向。填表、拟写脚本,考查学生信息筛选、概括、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能力。第二步,提取关键词,明确四组关键词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把它还原到我们熟悉的题型。
音乐特点:分析情感基调。
远镜头:环境描写。
特写镜头:重点描写的人、景、物、事。
视屏解说:筛选重要信息,提取精神内涵。
第三步,速读文本,按四组要求的角度分析作品。
第四步,根据题目要求,快速整理答案要点。
【学生点评答卷】
一是找不到答题切入点。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用词不恰当,句子不通顺。三是不能依据文本情景筛选信息并概括。总之,是对教材中这个知识点的遗忘,导致答题没有思路。
(二)文言文阅读
《上枢密韩太尉书》共4小题。
【回归教材】请大家找一找这道题和课本有哪些关联?
明确:文章是选修篇目、文体、第5题考查教材关联课文重要实词和句式、干谒文……
【知识链接】请学生说说这些关联的知识点。
如:书”,即书信,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性文体。古代臣下向皇帝陈词进言所写的公文与亲朋间往来的私人信件,均称为“书”。因此,古代以“书”为标题的文章,实包括两种文体。
奏疏:臣下向皇帝陈词进言所写的公文,称为“上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疏”(亦称“奏议”类。如,《谏逐客书》目的在于进谏。
书牍:亲朋间往来的私人信件,单称“书”,或称为“书牍”、“书札”、“书简”,属应用文的“书牍”类。如,《与妻书》《答谢中书书》等,写作目的更私人化。
【学生点评答卷】师生共同点评:一是不熟悉文本内容,重要文言虚词未能很好地掌握。二是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分析。三是翻译句子偏于意译,未抓住得分点。
【学生总结方法】1.文言文整体“三读”法。一读以词疏意。初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时、地、人、事件及官职之类的词语;运用积累的文言字词句结合语境推断文意。二读以题悟意。再读文章,利用概括分析题的选项理解文意。三读以文会意。三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思想。
2.文言文翻译“三注意”。三条要求:信、达、雅。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六种方法:留、删、选、换、调、补。注意:翻译需做到罗列“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关键句式”。如:关键实词:“形”显现,体现;“能”能够,完善;“致”得到;“以为”认为;每个1分。关键虚词:“之”结构助词的;“可以”可以凭借。文言句式: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
三、课堂小结及备考建议
教育部考试中心《2021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在加强考教衔接上下功夫。高考命题进一步深化基础性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运用,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教材;进一步加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考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丰富呈现方式、改变设问角度,创新考查方式方法,引导中学教与学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教考衔接,深化基础考查,注重通用方法,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让学生掌握原理、内化方法、举一反三,主动进行探究和深层次学习,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解题的技巧性上,从而引导教学注重作业题、练习题减量提质,减少“机械刷题”,促使教学把教材内容讲全讲透,提升课堂效果,吸引学生从校外培训回归校内课堂。
近几年高考真题几乎每套都至少有10处左右和教材显性或隐性的对应关联。语文复习一定要重视教材,回归教材。
【备考建议】1.关注新教材中的“新”,如新增加的内容、新的题型。2.夯实教材基础积累,限时训练强化。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表格。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
——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
2.请继续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并查阅资料,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
五、板书
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教材 考试 衔接
单元学习任务(新)拟写短视频脚本知识迁移能力
课文(基础知识)文言字词句、文体
六、教后反思
试卷讲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讲评得当,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以少胜多的效果,还能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尤其是语文教学。本节课,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讲评的目的;二是重在方法和思路的引领;三是注意关联教材,类题拓展,提升学以致用的效果;四是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
我认为课堂上这几点基本做到了,只是类题拓展还不够丰富,延伸也不足。另外,我一直在强调回归教材,但具体怎么实施,可能还需要再细化,教会学生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