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渭南教研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

  作者:临渭区韩马小学 张娟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30日 点击数:0 次 字体:

教学内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教材42-45页)。

教材分析:

《大家排好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旨在培养学生公共秩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一课。本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理解排队是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排队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接触社会,参与集体活动,但对排队的意义和必要性可能认识不够深刻,容易出现插队、推搡等不良行为。因此,本课设计需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活动,加深学生对排队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其自觉遵守排队规则的内在动力。

素养目标:

1.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排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

2.懂得公共场所应该排队,知道如何去排好队,懂得遵守排队的规则。

3.有初步自我约束的意识,养成自觉排队的良好行为习惯。

4.初步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能够意识到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公共生活中排队的必要性。认识到排队是维护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表现。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排队,抵制插队等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组不同的交作业方式(排队和不排队),说一说,你会给哪一组点赞?并说明理由。

现场邀请两组学生展示排队交作业和不排队交作业的不同表现。

生发言,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喜欢排队交作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家排好队》。

(板书课题:大家排好队)

二、自主合作  展示交流

活动一:还是排队好

1.大家都说排队好,那么排队究竟好在哪里呢?

我们先来看一些排队和不排队的对比画面,辨一辨,你想为哪一种点赞?想一想,之所以点赞,是因为排队究竟好在哪里呢?

PPT呈现多组对比图片:

上下楼梯排队、不排队

乘车排队、不排队

用餐排队、不排队

游乐场玩耍排队、不排队

……  ……

生发言,师小结:排队——有秩序,更文明,不拥挤,更公平。(板书)

2.引导:如果不排队,不仅秩序混乱,还会发生非常严重的事故呢!

播放视频:《不排队发生的严重事故》。

3.提问: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排队可以有效预防拥挤和踩踏事件的发生。(板书:更安全)

4.小结:排队是“先来后到” 这一规则的体现,排队能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创造文明有序的环境。排队更是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同时,维护了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保证了我们的安全。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体会排队与不排队的显著区别,认识到排队可以使我们的公共生活有秩序、更文明、不拥挤、更公平、更安全。通过教材中的拓展材料,引导学生认识不排队给我们带来的诸多问题和麻烦,从而深刻认识到公共生活中排队的必要性。

活动二:哪些地方要排队?

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呢?

2.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学校里”和“社会中”需要排队的地方。

生:学校里——做早操、上厕所、接水、用餐、放学……

生:社会中——早餐店、医院、银行、景区参观、乘坐公交车……

3.师小结:我们发现,当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需要排队。只要大家排好队、守秩序,就会很快、很安全、很开心的把事情做好。(板书)

4.PPT出示医院候诊大厅患者就坐图片。提问:他们排队了吗?

生1:他们都是坐着的,没有排队。

生2:他们排队了,他们取了号码坐着等待叫号的。

师点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活中有些地方,人们或许没有像你前我后那样排成一队,但也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了队的。

比如:去银行办理业务要先取号、根据号码的前后顺序办理。

比如:去医院就诊,可以提前网络预约挂号,按照预约的顺序就诊。

比如:去景区参观,可以网上预订门票,这样就避免了排队买票的辛苦。

5.师:当只有两个人的时候,需要排队吗?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并说明理由。

生讨论后明确:即使只有两个人也要排队。

小结:(PPT出示“1米线”图片)同学们,生活中不管在哪里,两个人以上做同一件事时都需要排队,而且要有间距,要在1米线外等候。我们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为了图自己方便而去破坏规则。该排队的时候,就要好好排队。(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哪些情境下需要排队,知道生活中不管在哪里,两个人以上都需要排队的规则。

活动三:怎样排队好?

1.出示情景一:播放视频《排队守规则  礼让讲文明》。

学生4人为一小组,共同讨论:排队的时候,究竟怎样排队才更好?

学生讨论后汇报:要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不能插队,不能拥挤……

小结:排队时,应该先来的排前面,后来的排后面,不能插队,任何人都要遵守排队规则。(板书)

2.出示情景二:播放视频:《遇到急事怎么办》。排队时,我们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明确:如果有急事需要插队时,必须征得后面所有人的同意才可以。

3.思考:我们在排队时可能会遇到老、幼、病、残、孕等等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该怎么办?

生发言,师小结: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但遇到特殊情况,我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懂得礼让。希望大家在遇到他人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为他人提供方便。(板书)

三、拓展延伸  提升素养

1.出示排队日的标志,带领学生了解北京市政府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的原因。

2.出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内容。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望,只有我们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以小我之守规,促进社会之文明,方能共同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

3.出示儿歌,总结全课。

人多排队很重要,尊重谦让有礼貌,

先来后到讲次序,注意间距要记牢。

排队才能保安全,排队才能更有序,

公平省时和文明,遵守规则我能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辨析不同的排队情景,知道不同的排队规则;懂得既要守规则,也要懂礼让,而不是僵化地守规则。引导学生形成自觉排队的意识和习惯。

四、小结评价  衔接迁移

1.小结收获

师:这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了排队的知识。谁愿意把你的学习收获给大家分享一下?

(知识方面、能力方面、与人合作方面、学习方法方面等)

2.同学们能不能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这节课上的表现?

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设计意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兼顾学生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不同评价主体或角色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作业布置:

排队,不能光是嘴上说说,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生活中,该排队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排队,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地认真践行。

【设计意图:使学生将课内所学延伸到课外生活实践,感受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践行。学会生活,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大家排好队

还是排队好:秩序  文明  公平  安全

哪里要排队:公共场所  二人以上

怎样排队好:守规则  懂礼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jks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