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渭南教研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思考

  作者:富平县富丹友谊幼儿园 任欢娟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点击数:93 次 字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构建也日趋完善。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师的指导语言、作品的评价等方面应用游戏化的方式,可以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美术,感受到美术的乐趣,促进美术创造力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激发学习美术兴趣

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才能绽放天性,放飞想象,激发创造力。因此,将美术教学内容与幼儿喜欢的游戏结合起来,可以激发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更有利于幼儿积极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

比如,在进行小班美术活动颜色变变变》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这样来引导幼儿:“小朋友们,每种颜色宝宝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故事,有高兴的、有难过的、有活泼的、也有安静的,你们感觉到了吗?”随后教师展示各样颜色:“小朋友们,让我们看看快乐的颜色是什么样子,你能挑出来吗?”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教师说“:让 我们用这些快乐的颜色来做一个游戏吧”,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用颜色表达快乐后,教师又带领小朋友们做了一个“色彩抱一抱”的游戏,通过让不同色彩拥抱,产生了另外的颜色,如红色和黄色拥抱,变成了橙色;黄色和蓝色拥抱变成了绿色......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与各种颜色接触,让颜色对幼儿产生了视觉的冲击。小朋友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色彩中的情绪感受,学会了大胆运用颜色作画,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三、选用游戏特点材料,激发幼儿丰富想象

目前,随着美术操作材料的不断创新,日益丰富,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富有游戏特点的低结构操作材料,进行游戏化的美术教学。

首先,要选择能给孩子提供不同形式的绘画基础材料。我们的绘画材料不仅仅拘泥于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画纸,也可以是粗糙的墙壁平坦的地面、金色的沙滩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广阔的天地间孩子们可以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放飞想象的翅膀,画出富有个性特点的作品。

其次,要选择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的游戏材料。很多游戏材料具有神奇的效果,在操作时充满趣味,很容易吸引幼儿的积极参与。比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神奇的泡泡》中,教师引领幼儿将画纸小心的铺在吹出的泡泡上、轻轻地按压,让颜料粘到纸上,或者用画笔泡泡挑到画纸上,还可以直接在画纸上进行吹泡泡游戏。再如,在进行美术活动《春如线》的过程中,小朋友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线,在自己喜欢的染料里沾一沾,然后随着音乐在画纸上尽情的用自己的线条走动,最终随着音乐的停止一幅幅罗贯中式的大师作品就应用而生。泡泡、绳子、树枝、石头、吸管等这些低结构绘画材料的加入,为幼儿美术活动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创意中。

二、采用游戏方式指导,促进美术技能提高

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教师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采用游戏方式指导,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对提升幼儿的美术技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以游戏方式指导美术技能训练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仅仅是生硬的说教,如“这个应该先画里面,再画外面”“这个应该先画横线再画竖线”...... 这样的教学语言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久而久之幼儿就容易失去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采用游戏化的语言指导,幼儿的学习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比如,在《美丽的草地》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用小羊羔吃青草导入课题教学,教师出示了小羊的形象后,讲到“小朋友们,小羊肚子饿了,你们知道小羊喜欢吃什么吗?”“对啊,小羊是吃草的,可是现在没有草了,我们来给它种一块草地好吗?”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用身体来表演,小草从泥土中生长的样子,从小往上一点点长高。教师一边画一边讲解,一棵小草长出来,又一棵长出来了。在幼儿开始绘画时,教师鼓励他们给小羊画上很多很多的小草,让小羊吃得饱饱的,并用小羊的口吻说:“谢谢可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画的草又嫩又香,我要美餐一顿了!”小羊回家了,寂寞的小草它需要有人来陪伴呢?我们是不是要添一些小花、蜜蜂、蝴蝶来陪伴它们呢?这样我们的小草就不寂寞了哦”。教师形象的描述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仅掌握的小草的基本画法,也让画面的故事性更加强烈。

(二)应用游戏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环节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评价也是重点环节之一,教师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可以使评价彰显出趣味、生动、形象的特点,进而实现绘画活动的延伸。3-6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多按照自己的兴趣,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我们要用一颗童心来认识他们的想法,努力从孩子的画中去体验孩子的特殊情趣。比如大班魔法森林》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小朋友去森林里开舞会,小朋友们穿上鞋套,随着音乐在森林里踩出大大的色块,去借形想象、去添画,去创作他们在森林舞会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动物。活动的评价环节,老师让小朋友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长卷,并提问:“小朋友们在森林里都碰到了哪些动物?,我们一起来说说看......”。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指着自己的作品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自己的“发现”。游戏化的评价语言引导幼儿,大胆自信的讲述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中他们找到了自信、拓展了思维。这样的游戏化评价方式,不仅保护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更激发了他们创作的自信为美术活动的延伸也提供了可能。

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也有效落实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幼儿在游戏化的美术课程中同时享受着游戏和美术的乐趣。我们应正确认识到,幼儿美术中无处不在的游戏性,以游戏化的形式来开展美术课程。从幼儿角度思考、设计活动,不断更新、丰富美术材料,探究多元的游戏化评价方式不断探索游戏和美术课程的深度融合,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jks 【打印文章】